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重头说,哪里是头呢?就从沃乍的诞生开始说吧。
蛊师炼蛊,是一项非常随机、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、可以随心所欲,但是失败率也极高的工种。
运气好的人,田垄里抓上五七八种毒虫,就可以炼出一种蛊,有点儿像那句“光脚的不怕穿鞋的”,这种野蛮生长的蛊虫往往也非常彪悍,颇有一点儿烂命一条不怕折腾的意思,有时候多加一种虫子,就能变成另外一种蛊,在蛊师这个行业刚刚发展起来的蓝海阶段,各种类型的蛊虫遍地开花,炼出一种新的蛊虫要多easy有多easy。
但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意思,偏偏是那种费劲心力、成本极高、原材料稀少的蛊虫,炼制的时候却容易因为一些细微环节出错,导致功亏一篑。
蛊师非常希望能有一种高效的方法,足以保证每种蛊都能被成功炼制,但是,大部分创新工作前无古人,就像神农试百草,只能靠命运,没有技术指导。
在很多蛊师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失眠脱发欲罢不能时,有人误打误撞炼出了一种蛊。
“书上原话说的是‘以微小演之于先’,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,少来一点儿先尝尝,”齐宛澜嘿嘿笑着,大概对自己的幽默感很满意,“我管它叫演算模式。”
这种蛊就是沃乍的前身,很快在蛊师中间流传开来,准确说,这还不是一种蛊,是一种蛊坛,只要将少量的毒虫或者药草放进去,就可以预演炼蛊的结果,着实是为当时的蛊师们大大减少了失败率和物料损失。
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无心插柳柳成荫,突然就发现了这种蛊的变种,不但能预演炼蛊的结果,还能预演一些事情的未来发展。
地址发布邮箱:Ltxs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