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,这决定势将引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反应。
库伦活佛坚持归附中国,他说:“俄国不信佛教,穿的衣服也形怪状。
中国一片和平景象,又信佛教,穿的衣服看起来好像仙。
而且中国繁华富庶,有用不完的财宝,绸缎锦绣更多,依靠他们,生活一定愉快。
”除了这些理由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没有说出来的理由,就是他跟玄烨大帝间的私人友谊最笃。
三部可汗一致接受他的意见。
玄烨大帝一面命三部撤退到内蒙古,发给临时急赈救济。
一面向噶尔丹可汗呼吁放弃使用武力,退出外蒙古。
噶尔丹答应放弃武力,但必须中国先行交出罪犯库伦活佛,以及土谢图汗。
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,噶尔丹遂继续东进,横穿外蒙古高原,抵达二千五百公里外的克鲁伦河下游。
明年(一六九○)大军更深入内蒙古,直抵距北京只有三百五十公里的乌兰布通(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)噶尔丹可汗企图用压力使中国屈服,他犯了横挑强邻的错误。
玄烨大帝亲自统军出长城攻击,皇子胤礻是担任先锋,到达乌兰布通,发现准噶尔兵团的主力——驼城。
驼城是弓箭战争时代的产物,把骆驼的四脚绑住,卧倒在地,加上木箱和用水湿透了的毛毯,即成为可以阻止骑兵冲突的坚强堡垒。
但如果用来对抗新武器大炮,就太落伍了。
胤礻是用炽烈的炮火轰击,骆驼大半死掉,驼城崩溃,噶尔丹可汗乘夜向西撤退。
可是噶尔丹已无法摆脱恶运,他的侄儿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弟弟策妄阿拉布坦,在汗国的首都伊犁(新疆伊宁)宣布即位,下令通缉弑君篡位的叛逆噶尔丹。
噶尔丹撤退到科布多城后,不能再西进。
他向俄国求援,愿作俄国收复雅克萨城的先锋。
俄国因跟中国刚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所以对噶尔丹的提议,不作回答。
噶尔丹不是容易屈服的人物,他驻屯科布多整补训练,五年后的九十年代一六九五年,作最后的冲刺,跟遥远东方三千公里外,嫩江河畔的内蒙古科尔沁部,秘密结盟,向喀尔喀部(外蒙古)发动夹击。
他希望用闪电战术一举消灭喀尔喀部,重新控制内蒙古,建立他的新汗国。
当噶尔丹再度进攻,东进二干余公里,抵达克鲁伦河时,中国三路迎击的大军早已进入攻击的位置。
次年(一六九六)玄烨大帝亲自北上一干公里,到克鲁伦河畔的车臣汗牙帐(蒙古温都尔汗)指挥作战。
噶尔丹望见了中国皇帝的黄龙大旗,才发现被科尔沁部出卖,中了中国的诱敌之计,他急令撤退,用最迅速的方法脱离中国东路和中路两个兵团,日夜奔驰二百五十公里,到了库伦(乌兰巴托)东南三十五公里的昭莫多,正在庆幸终于脱险之际,却不知道恰恰进入中国西路兵团司令官(抚远将军)费杨古的口袋阵地。
噶尔丹大败,他的妻子阿奴皇后跟她的丈夫一样的勇敢善战,她身穿钢盔铜甲,率领精兵突围,死于巨炮的轰击之下。
噶尔丹虽全军覆没,仍拒绝投降。
他退守科布多,但已不能再组织一支战斗部队。
明年,却本世纪(十七)最后第三年(一六九七)他服毒自杀。
喀尔喀三汗部仍回外蒙古故地,不过形势已经不同,外蒙古和噶尔丹辖下的科布多、乌梁海两地区,面积共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自此纳入中国版图。
亅亅亅44.第四十四章:清王朝的对外攻略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。
整个人类的生命,像一场无尽头的接力竟赛。
十六世纪以前的亿万年漫长时间中,人类一直在缓缓步行。
但自十七世纪起,欧洲的脚步加快。
进入本世纪,欧洲开始跑步,科学上和意识形态上,同时都有非常重大的突破,把人类带进一个新的世界,作为未来的更猛烈发展的基础。
诸如:——约翰开发明飞梭(这是一个起步)——哈格理夫斯发明纺纱机,一人工作,可抵八人。
——瓦特发明蒸气机(人类开始脱离手工业时代,进入机器时代人——孟德斯鸠创立司法、行政、立法三权分立学说。
卢梭创立《天赋人权学说》(这又是一个起步,奠定了民权的和人权的尊严。
正是中国政治思想中所缺乏的东西)——美国脱离英国独立,奄总统,实行三权分立,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帝王而由人民奄元首的国家。
——法国爆发大革命,发表《人权宣言》(卢梭学说的实践,民主思想开始传播,不可遏止)而中国对这些却全部茫然不知,更没有引起丝毫震动。
在清政府继续开疆拓土下,四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版图。
不过,到了八十年代,黄金时代结束,被驱逐到一旁的大黑暗,重新合拢,中国又恢复不幸。
一喇嘛教与西藏在外蒙古喀尔喀部跟准噶尔汗国的冲突事件上,我们可以看到喇嘛教的影响力量。
喇嘛是西藏语。
喇,意思是“上”嘛,意思是“人”喇嘛,就是“上人”就是高僧。
我们回溯十三世纪蒙古帝国跟吐蕃宗教国的关系,可发现吐蕃的没落,全是被佛教这个异的支派所促成。
十四世纪时,蒙古政权被逐出长城,吐蕃跟蒙古的联系也告断绝。
后来,不知道什么原因,吐蕃的名字消灭,而被称为乌斯藏。
到了上世纪(十七)又不知道什么原因,乌斯藏的名字也消灭,而改称为土伯特。
跟喀尔喀分为三部一样,土伯特则分为四区:一、藏(后藏,今西藏西部)二、卫(前藏,今西藏中部)三、喀木(也简称康,今西藏东部及四川省最西部)四、青海(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,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称青海省)喇嘛教主八思巴,于十三世纪时,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。
在八思巴领导下,僧侣们都穿红色袈裟,并娶妻生子,因之称为红教。
政治权力加上靡烂生活,使红教日趋腐败。
十四世纪五十年代,一位改革家在青海西宁城附近一个藏民部落中降生,名宗喀巴,他是喇嘛教的马丁路德。
十四岁时就当红教僧侣,二十岁时就大胆地提出改革方案。
他改穿黄色袈裟,禁止娶妻,以便全心全意宣扬佛法,因之被称为黄教。
改革在极端和平中进行,没有经过欧洲式宗教改革那种血流成河的屠杀场面。
红教终于衰落,黄教一天比一天兴旺。
宗喀巴是一位最有想像力的大师,他为喇嘛教创立一个别开生面的权力继承制度。
他有两位门徒,一名达赖,一名班禅。
宗喀巴宣称这两位门徒都是佛陀投胎,永不死亡